所有车企都要转型做科技公司,但是,有没有谁能够真正像华为一样,把研发营收比做到20%以上?
研发的重要性无需赘述。技术升级,是品牌向上的关键;而研发投入,是技术升级的保障。
小鹏说,今年的研发投入,会超过去两年之和。蔚来说,今年投入增长会“超一倍”。长城、吉利、长安说,“十四五”期间(2021-2025年),累积研发投入要达到1000亿或1500亿。
那么,到底哪家车企最舍得在研发上砸钱呢?
翻阅财报之后,我做了一个2021年上市车企研发投入的排行榜。
“蔚小理”是研发投入增长最快,研发营收比占比最高的。2021年研发投入分别是46亿元,41亿元和33亿元。其中,蔚来,研发投入的绝对量最大;小鹏呢,研发营收比最高,达到19.6%,也就是说每进账100块钱,就有近20元投向了研发;理想汽车,虽然投入额最小,但增长最快,达到199%。
所有车企中,研发投入超过100亿的,只有上汽集团(2020年数据)和比亚迪。这也是比亚迪首次突破100亿,达到106亿,需要指出的是,比亚迪的研发投入,包含了汽车项目、电池项目以及手机项目等,其中汽车+电池项目大约能占到75-80%。
除上汽集团外,央企和国企汽车集团中,长安(2020年数据)和广汽的研发投入相对较多,基本处于40-50亿元级别。
但与民企比亚迪、长城、吉利相比,并不占优势。“比长吉”投入分别是108亿,91亿,55亿元,其中长城汽车同比增长最快,达到了76%。
几乎所有车企都在财报中提到了研发费用增多的原因,即研发团队扩大,员工薪酬增加,以及与新车型开发。在行业转型期,不管是传统车企,还是新势力,必然要聚焦新能源、自動駕駛、电子电气架构、软件、新车型项目等,而所有的关键,都在于技术人才的争夺。
研发人员方面,比亚迪不但在绝对数量上占据优势,达到了4.4万人(含汽车、电池、手机代工、光伏等业务),而且在抢人大战中也最积极,比2020年新增8500多名技术人员,硕士及以上人员增加到5200多人,比2020年大致翻了一倍。另外,长城汽车也在疯狂抢人,2021年公司研发人员达到了2.1万人,增加了1800人左右。
“蔚小理”研发团队也在疯狂扩张,理想由2200人,增加到了3400多人;小鹏汽车由2400人左右增加至5200多人。
聊到最后,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吧。
第一,财报数据告诉我们,最近两年的人才争夺战中,研发人员流向“蔚小理”,流向比亚迪、长城汽车的迹象,非常明显。
第二,“蔚小理”的研发投入强度,营收占比,以及增长速度,远超传统品牌,甚至在投入的绝对数量上,也有赶超的可能。这是作为后来者需要补的功课,毕竟传统车企有十多年的研发投入积淀。不过,在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的时代,传统技术积淀,能够多大程度上转化为优势,也有待商榷。所以呢,“比长吉”也像“蔚小理”一样,疯狂扩大投入。
第三,国内车企与国际车企巨头的研发投入差距还是很大的。2021年大众集团汽车业务的研发总支出达到156亿 欧元,中国品牌还真不是一个量级。同时,也没必要迷信绝对的支出数量,也要看花钱效率,就好像各国的军费开支一样,每年兔子家都远远 远远的少于鹰酱家,但这不妨碍它们的军舰、战斗机像下饺子一样投入使用。